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养老
回忆我在养老院的一年
撰写时间:2016年08月16日  来源:商务部离退休干部局

广渠门党支部  张克伟  

    2014年秋到2015年秋,我是在十三陵老年公寓度过的。刚去时的心情十分不好,住进时正值深秋,第一天就写了几首打油诗,表述对自己晚景的悲哀。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:

  秋风秋雨阵阵寒,

  塞上风云催心凉。

  不想一生苦挣扎,

  落得如此好下场。

  “好下场”显然是贬义的,似乎自己已经走上了人生的终点。

  在住所内自我封闭了几天,直到心静了下来,心想: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呢?我不能坐以待毙,消沉下去,我要走出去,融入环境和集体。一天,风和日丽,艳阳高照,我迈出了公寓大门,迎面一幅秀丽画卷映入眼帘,令我精神为之一振。

 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。我在五十年前刚来北京时去过,印象比较模糊。这次身临其境,感受非同一般,久住北京城内,这里是另一番新天地,犹如回归到大自然,我多日的苦闷几乎被这青山绿水扫去了一半。

  公寓在两山之间空旷地带,十三陵水库就在近旁。山上有柿树和枣林;山下到处是农民的果园和菜园。整个大环境被绿色所包围,小环境也不逊色,路边有整齐的树木和花草、不远处是小桥流水、凉亭楼阁,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。我所居之室就在:

  蓝天红日映夕阳,

  青山怀抱红楼堂;

  红楼堂内仙人居,

  老翁居在此屋中。

  令人神往的不仅是自然环境,更重要的是鲜活的人文氛围,是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演奏的快乐乐章。这里除了公寓员工外,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,他们几乎都患有老年病。近十分之一的人以轮椅代步,然而他们没有因衰老和病痛而愁眉不展,相反,精神矍铄、豁达开朗。

  穿戴整洁是这些老人的特点。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,穿着传统紫红色旗袍,外套一件深蓝色坎肩,戴着银光闪闪的耳坠子和玉手镯。我随意赞美一句:“好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太太呀!”谁知这一句话打开了这位老人的话匣子。她说自己已经八十五岁了,前年老伴去世,她也不想离开这里,这个大家庭十分温暖,人都混熟了,哪舍得离开。老伴是离休干部,当年他们在香山经人介绍认识的,1949年进北京城后才结婚。如今自己儿孙满堂,每周轮流来看望她。说到打扮时,她说她是随大流,又指了指跳舞唱歌的老姐妹们说:“谁不是花枝招展,时尚的、传统的,仪态万千。”又说:“过去工作忙,家务多,没有时间打扮。现在有时间把压箱底的衣服、首饰翻出来打扮自己。这不仅美了自己,也美化了社会。美丽的中国,不仅要山河环境美,还要亿万美丽的中国人来衬托。”老太太的一席话,让我赞叹不已。她的精神境界是何等高尚。

  公寓每月一日或重大节假日都要举行升旗仪式,能站立的老人仰望国旗,神情严肃;轮椅方阵的老人,注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所有来参加仪式的人都是自觉自愿的。

  还有一道靓丽的风景,就是背着书包上学的老人,他们返老还童,在上学路上相互追逐笑闹。每门课程我都去试读了一次,发现这些耄耋之年的学生,学习非常刻苦认真。没有门牙的老人念A、B、C和英语单词,发音十分纯正。音乐课先讲如何练嗓音,然后学习乐谱,什么高、中、低音,滑音,颤音,音符,音节,音拍,静音等,连发音口型、站立姿势都得学。乐器课有锣、鼓、号、琴、京胡、板胡、二胡,按乐谱要求演奏起来有张有弛、有力有度。学习乐器的,都是有一定基础的,即使不学也不会的人,坐在旁边去听那打、吹、弹、拉的节拍、板点,也是一种美的享受。二胡演奏的广东轻音乐让人陶醉。广场舞的人头攒动,一招一式扣人心弦。音乐舞蹈课既有高雅的,也有通俗的,有国粹京剧,也有西洋芭蕾。

  特别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那些住公寓的离退休老教师们。他们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献给了教书育人事业,现在老了,又把余热无私地奉献给教书慰老事业。他们授课一丝不苟,兢兢业业。他们的一言一行、形体容貌处处显示出为人师表。课堂纪律严明,不得迟到早退,老师进教室,班长喊“起立”,连颤颤巍巍的老人也扶桌站起来,以表敬意,然后老师向大家鞠躬并问一声好。在这样的氛围下,谁能倚老卖老。

  喜欢种菜又力所能及的老人,在操场旁边开辟了一块菜地,一年四季,都有时令蔬菜发芽生长。每当夕阳西下,披衣卷袖,拿锄扛锹,劳作归来,展现在眼前的,不是老态龙钟步履维艰的老者,而是一幅“遍地英雄下夕烟”的画面。

  不断更新的书画、摄影作品显示了老人们的才华。这里各行各业人才济济,可想当年他们为国家繁荣昌盛是做出了贡献的,现在虽人到暮年,依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。

  报刊图书阅览室开放时间座无虚席,阅读每一条新闻、关心国家大事是老人们每日的“必修课”。

  在大树下、凉亭内、水池边都有人在打牌对弈。以棋牌会友,以棋牌养生,神态安然,这也是人生的乐趣。

  在这一方水土上,到场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。在这种气氛的感召下,我也开始行动起来,先从唱歌、跳舞开始。虽然五音不全、舞姿犹如孩子学步,但总算入流了吧!

  老人们完全过着一种自由、平等、尊严的生活。人之间没有任何历史恩怨和纠结,没有上下级之分。在集体活动中,大家平等相处。入院登记的只有年龄、性别、生活自理、半自理、不能自理之分,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。

  同船共渡百年修,

  何况齐聚养老楼;

  莫问过往蹉跎事,

  笑逐颜开度春秋。

  除了以上内容外,生活更离不开衣食住行。我先说说“住”吧。在某种意义上,这是老人们的家,是归宿的小空间。一切要考虑到老人的方便,既要考虑到身体状况不同者的需求,又要考虑其支付能力。房间是有差别的,诸如面积、单间、套间、朝向、楼上、楼下、平房、独门、独院、四合院等,根据现有供给能力由其自选。如住一段时间不满意的,还可以调换。室内家具、家电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。较差的房间也有卧室、厨房、餐厅和卫生间,活动空间可以满意。冬天来临,提前半个月供暖,关闭时又比市区统一规定时日延后了半个月。

  再说“行”。因为这里是旅游景点,来往的公交车较多,而且还都是快车,到北京市内也只需一个多小时。平日去昌平城区每天上、下午都有公寓班车往来。各超市班车更是争先恐后,看病、购物比市内还要方便。

  也说“食”。公寓有公共食堂,一日三餐主、副食花样繁多,有荤有素,中、晚餐一般都有七、八个菜,任君选购。身体条件不好的,可以花少量的钱由服务人员送餐。有能力的还可以自家做饭。公寓内还有小卖部,公寓外几步之遥餐馆林立,喜欢吃零食和农家饭的,只要有钱,就可去享用。这里路边水果摊比比皆是,但价格比城内市场还贵。问其缘由,答曰:“我就是卖个新鲜”。

  “医”是老人们最关心的。公寓内有三级医院开办的诊所,医务人员是大医院派出的全科医生,药品也是开办的大医院配送的,医保或报销的和市内医院无异。即使出现大的病症或抢救,公寓管理人员会安排急救车送往设备较全的大医院。

  养老费用,除住房租金外,其他开支和在家过日子的开支相比,也多不了多少。但如果要请护工,大概和在家请保姆的费用差不多,但它的好处在于你和护工之间的关系,较与保姆之间的直接矛盾少多了,因为护工要受公寓管理单位的严格监督。护工为老人服务都有量化标准,达不到标准的,即使服务对象不提意见,公寓管理部门也要追究责任,甚至处罚。这就解决了许多老人头疼烦心的问题。就我目前状况,养老金还能自付有余,总之,知恩知足心常乐吧!

  人活七十今不稀,

  我也跻身此行里。

  政府给我养老金,

  不愁生活无所依。

  总的来说,这里是养老的好去处。但被认同的还不普遍,其原因大致有:一、没有亲身体验;二、传统观念的影响;三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;四、害怕边缘化,不知党和政府的关怀到处存在,犹如阳光普照大地;五、对儿孙有牵挂,过去说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现在是“儿孙忙,不远游”,不敢多跨一步走出家门,甘愿为儿孙当马牛。

  除了上述环境和生活条件外,政治气氛十分浓厚,大家都是过来人,是新中国历史见证者,共同语言较多,不存在代沟问题。对党怀有深厚感情。特别关心国家大事,议论最多的是毛主席、邓小平为国家独立和建设立下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,取得举世无双的胜利。但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是亿万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。自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担起了历史的重任,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践行党的宗旨“为人民服务”,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。老人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愿望,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!

  一年来,我深深感受到,年龄不是人老的主要原因,心境才是。只要有美好的愿景、优美的环境、温暖的家庭和集体、还有关怀备至的党组织,就有人生的快乐和宝藏。在我七十六岁生日那天,我写了一首感怀诗:

  欣慰暮年逢盛世,

  两眼重放少时光;

  谁说老者无梦想,

  “两个百年”共展望!

·相关导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