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养老
老人圈里见闻
撰写时间:2016年08月16日  来源:商务部离退休干部局

    广渠门党支部 张克伟

  住老年公寓,我结识了许多老人,发现这些老人十分可敬可爱。不是因为我也是老人,而是我从这些老人每天演绎的无声故事中,得到了启迪与感悟,让我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,更加美好。

  老年人虽然没有少年的憧憬,青年人的浪漫,中年人的闯荡,但有“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年忧”的深沉厚重的精神境界。举些日常生活事例,就可见一斑。

  对于政治生活,老年人并不是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”,而是常常怀着满腔热情地关心与关注。每日报刊杂志一到,不等分发,大家就争先恐后看头版头条与新闻栏目,恨不得先睹为快。晚上七点,大院忽然人都不见了,原来都回室内看新闻联播了。等到结束,三三两两的人又出现在街头巷尾,交谈重要新闻内容,其专注程度不亚于新闻媒体专业人员。

  对于政治人物,特别是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,群众更是津津乐道,称习近平同志是一代伟大人物。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论,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革命建设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,是发展中的马列主义。

  对于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群众们在谈及时更是眉飞色舞,充满信心和自豪,希望自己能活到这一天,为目标的实现做历史见证。

  当谈到美日帝国主义狼子野心的侵略本性时,众人义愤填膺,呼唤祖国强大再强大,绝不能让八国联军、日本鬼子们重演侵略中国的历史,声称我们也是全国老百姓中不屈不挠的斗士。激愤时大伙儿唱起了“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”、“美帝国主义万恶滔天”等革命歌曲。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,表现出了老人们的骨气、勇气和正气。

  多彩人生,走到暮年时愈显浓墨重彩。别看老人满脸皱纹,那是历经岁月沉淀所遗留下的智慧和善良;别以为老人弯腰驼背,国家需要时候,老脊梁也照样能撑起一方天地。

  人生最有意义的事,莫过于奉献。公寓周围都是农民的果园、菜园,住在瓜棚果园旁的老人们从来不顺手采摘,相反经常把自己辛勤劳动种的花生、白薯、各种蔬菜送给左邻右舍中丧失劳动力的居民,我也曾得到陌生老人赠送的劳动果实。老人们自食其力耕耘,不是生活必须,但却能健身悦己,和不乘或者少乘免费班车、公交车,徒步去城区办事的目的一样,尽量不享受或者少享受,不占有或者少占有社会提供的福利,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奉献。

  老人们获得快乐的方式多种多样,打打招呼,互致问候都能感到人世间处处有温情,十分惬意滋润,夸夸儿孙也是乐在心里,喜在眉梢。老人喜欢扎堆凑热闹,夏天在大树下,冬天在背风的太阳下,坐着小马扎或轮椅,谈天说地,家长里短,但谈资内容完全不同于“谁人背后无人说,哪个人后不说人”的旧俗。说的都是溢美之词,羡慕直之言,称赞别人优点,感叹自身不足,宣扬的是团结和谐的正能量。

  喜欢也有能力看书的老人,在幽静之处旁若无人地潜心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外书籍,还有捧着马列著作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钻研的。有老者在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,自问自答,什么是商品、商品的两重性,什么是价值、劳动价值论、社会平均劳动时间,什么是价格,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,什么是剩余劳动、剩余价值,什么是市场,什么是货币……从这些概念和名词中,得出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,只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这是经济发展规律中的必然,是符合马克思理论原理的。北京不愧为藏龙卧虎之地,连一座普通的老年公寓,也不乏有学识的老人。

  晨练和夜游也是老人健身的方式之一,朝迎旭日升,暮送夕阳下,静卧草地望星空,池边凝视水中云。爱清晨,爱黄昏,爱天上星星千万朵,爱云霄飘落在水中。这里虽然没有北京城内老爷们玩的鱼虫花鸟,但俯身看蚂蚁搬家,抬头看蜜蜂采花,夜深人静时听远处传来鸡鸣狗吠,春天蛙声四起,秋天秋虫唧唧,对自然的欣赏,也是对自然的热爱,这既是闲情雅致的表现,也是童趣的回归,更是对田园乡愁的呼唤。

  去路边酒馆小酌两杯,也是一些老人的兴趣所在。一去二三里,酒馆四五家,多花六七元,八九十开怀。这些老人倒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,为一粒茴香豆拍桌,喝了一杯佳酿时候也是会拍案叫绝。酒足饭饱,打道回府的路上,一对老夫妻还哼着男女二重唱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。我问一位经常去酒馆的老者,这样的生活是否太奢华了,他回答说:“若哪天想去喝点酒,一般晚上是不在公寓吃饭的,下酒菜无非是一些花生、毛豆等小菜,主食就是十来个饺子,比在公寓吃晚餐多花不了多少,只是为那个情趣罢了,闲适之乐而已。”又说,“养儿不如我,留钱干什么?养儿强过我,留钱干什么?”并且反问我,“你说是不是?”

  一次我路经一对老夫妻房间,老先生招手让我进屋坐坐,我不好推却,进屋一看,让人眼前一亮,屋内空间虽不大,但布置得井井有条,房间干净整洁,一尘不染,书柜内摆满厚厚实实的书籍。老人说带来的书不到原住屋里的5%,他嘱咐儿孙家当什么都可以卖,但不能卖书,说自己一天不看书,就像丢了魂儿似的。再看墙面上挂的相框,有一张是老先生的黑白照片,背景是竹篱茅舍,旁边还有一辆独轮木车,旁边一相框里是他儿子的黑白照片,背景是楼房,旁边还有一辆自行车,另一个相框里是孙子的彩照,背景是一栋别墅,旁边是一辆奥迪小轿车。老者告诉我,这三张都是在三代人在十二岁时照的。从照片里可以看出,三代人都是英俊十足的小帅哥,但背景却相差甚远。在老人的照片下,还有两行重复的小字“那就是我,那就是我”,似乎在呼唤飞去的青春小鸟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见证北京的时代变换。老人用的电器产品都是高科技,什么电脑、智能手机、微波炉、电磁炉……有的产品我都叫不出名字。看完这一切,喝完最后一口咖啡,我忽然明白,老人让我进屋坐坐,原来是想显摆一下自己是跟上时代的老人——不仅精神富有,而且物质也是富有的。

  还有一处不经意的风景,那就是晒衣坊飘扬的衣被。据说这处“人造风景”是个住公寓的南方老太太带来的。北方干燥,一般没有天天晒衣被的习惯,但晒过的被褥盖着特别舒服,因而住公寓的老人们渐渐也习惯了每天晒晒衣被,于是每晚都可以呼吸到晒过的棉被上干爽的阳光味道。飘扬的衣被,同新加坡城市里飘扬的万国旗一样美,“旗”角飘飘,有一种国家和谐、生命蓬勃的朝气,装扮这一方天地。

  每天清晨,坐轮椅的老人以轮椅方阵排列在公寓门口,看往来人流,看车水马龙,看熙熙攘攘的农贸早市,看当代的“清明上河图”。十三陵不仅是帝王安息的天堂,现在也成了老人们颐养天年的乐土。

  “观察生活,品位人生,也把自己融入这多彩的世界”,这也算是我在这难忘的“老年大学”中所学习到的。最后引用何其芳诗人的一首诗来结束我的这篇“报道”:生活多么广阔啊!生活是海洋!凡是有生活的地方,就有快乐和宝藏。